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阳。其间有王莽短暂自立的新朝(9年-23年)与西汉更始帝时期(23年-25年)。

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与稍晚兴起于欧洲的罗马帝国东、西遥相并立。后世多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在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强大帝国。汉武帝和汉宣帝期间,汉朝陆续地收复了秦朝时的领土,又开疆拓土,总共在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及宁夏建立郡县。西汉后期,汉疆域除了西藏、内、外蒙古及东北三省外,基本上包含了现今中国疆域。

汉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内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广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韩邪单于至10年的乌珠留若鞮单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至今,汉人继续为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个年号。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国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2]。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