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

民国...

中华民国的历史按照中央政权更迭与地理政治情势,可划分大陆时期(1912年-1949年)、台湾时期(1949年-迄今)等两大时代:大陆时期可分为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俗称“民国初年”,含建国初期的两次临时政府)与国民政府时期(1928年-1949年;含1947年行宪至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台湾前之时期),台湾时期可分为戒严时期(1949年-1987年)与民主化时期(1987年至今)。

清朝宣统三年八月十九(西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成功发动辛亥革命。隔年(西元1912年)阳历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注 1],中华民国在同年继承清朝国祚,因而被世界各国长期认可为中国的代表;其于1912年至1949年间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外蒙古、新疆、西藏等边地控制不深),并在1945年起统治台湾。建国初期由军阀势力为首的北洋政府所领政,至1928年北伐结束后被中国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取代,实施以党领政的训政体制,国家建设逐渐开展;1937年与日本全面爆发战争,乃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部份。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华民国政府应各界要求在1947年正式颁布宪法、实施宪政,同时间与中国共产党全面爆发内战失利,于1949年底迁往台湾,失去中国大陆领土统治权,形成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相隔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

中华民国退守台澎金马后,在两岸对峙下,持续执政的中国国民党一方面透过戒严长期施行威权统治,使人权受到损害,被称为“白色恐怖”,另一方面以台湾为“复兴基地”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使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也使中华民国在台湾从依赖农业的发展中国家转型为发达国家。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国际地位转趋低落;之后在1970年代后期,以台湾本土派人士为首的党外运动不断争取政治的民主化。在冷战渐趋缓和之下,中华民国在1987年解严恢复宪政,并从1980年代后期起实施一连串的民主化改革,更在2000年实现第一次政党轮替;除此之外,与中国大陆的非政治交流也在解严后逐渐恢复。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开展,国家体制渐与台湾社会相融合,文化发展上则从中华文化本位转为以台湾本土文化为重心,公民社会开始成形。现今的中华民国于国际间常因地理位置通称为“台湾”、或因政治因素权宜称为“中华台北”、“台湾地区”等,以经济与民主成就闻名于世[参 1][参 2]。